許多智能障礙者進入機構後,就展開日復一日、年復一年,終其一生,一連串的訓練與學習計畫。 2005年心路翻譯出版了「支持強度量表」,台灣開始推動「支持」的服務理念, 影響並改變了國內傳統上以「訓練」為主體的服務模式.....

 

生活有品質-從「訓練」轉向「支持」
「我希望他來這裡,可以學會寫字……可以學會自己穿鞋……學會控制脾氣……」家長的期望很簡單,也很不容易,不論孩子進到大型機構或小型機構,他們都期待著孩子有一天,能學會照顧自己。許多智能障礙者進入機構後,就展開日復一日、年復一年,終其一生,一連串的訓練與學習計畫。然而,當步伐暫緩時,或許可以思想,智能障礙者的人生應是什麼樣貌?

不問會什麼 只問需要什麼
學習很重要,訓練也很需要,但這或許不應是人生的全貌。智能障礙者在智力上本有限制,因此在學習及發展上造成了阻礙,不易表現出他人期待的訓練成效。 1992年,美國智能與發展障礙協會提出了「支持」的概念,主張服務智能障礙者時,應先了解需求,再提供支持,取代以訓練為目標的服務導向。
2005年心路翻譯出版了「支持強度量表」,台灣開始推動「支持」的服務理念,影響並改變了國內傳統上以「訓練」為主體的服務模式,從將他人的期待加諸在障礙者身上,轉而去正視他們的需要。 曾有位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學會認數字,能自己打電話尋求協助。然而因智能的限制,學習的過程中滿是煎熬與挫折。當我們了解他打電話的需求後,就善用電話的快速鍵與聲控功能,讓身旁的環境、資源成為助力,讓他可先學會打電話。

0501_支持.JPG
正視需求、回應需求,以支持陪智能障礙者成長

 

有品質的生活 選擇做對的事
多年來,心路透過擬訂個別化支持計畫(ISP),細細討論每一位服務對象的成長、優勢,以及他的需要與想望,我們不只當個助人者,也成為每個障礙者的最佳啦啦隊與後援會。

0502_大明星.JPG
小惠有個明星夢,她練習唱跳,心路給她舞台。

2017年心路滿30週年,正是一個回顧的契機,推行以智能障礙者個人為中心的支持服務理念已十多年,他們的生活是否有變得更好?於是,心路專業團隊歷時四年的時間,研發出一份專屬於台灣的評量工具「台灣智能障礙者生活品質評量表」(QOLS),透過此量表,跨地區、跨機構、跨服務模式,向全台智能障礙者發出一個最單純,也最重要的問題-你過得好嗎?
儘管調查正進行中,答案還是個未知數,但我們深信,這是一個好的改變,是一件對的事情。未來,我們也將繼續堅持以支持需求為導向,以個人為中心,以提升生活品質為目標,希望聽到一聲聲:「我過得很好!」

0503_有了支持.jpg
有合適的支持,障礙者的生活也可以很美好

arrow
arrow

    Syin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