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老師,我女兒一直想要交男朋友,但是她不知道怎麼跟人交往,我都不放心讓她出去。她在家裡就是上網。我偷偷看她跟網友的對話,我氣死了,沒想到網友叫她脫衣服,她真的脫衣服給他看!」
一個月內,我接到兩個媽媽的來電,焦慮又氣憤地描述著這樣的情景。

每個智能障礙者的家長從孩子出生後,總有擔不完的心。電話中的母親擔心女兒因障礙以及缺乏社會歷練,會被惡意欺負、受到傷害,因此採取怒罵威嚇、沒收電子用品等方式。但當家長極盡所能保護的同時,不僅沒有讓孩子打住交友的念頭,反而使得親子關係產生裂痕。

自然的渴望 遮蔽在隱憂之下
然而智能障礙者面對愛與性,並非「什麼都不懂」。他們從小到大,在家庭、學校等地方學習許多生活上的能力,愛與性相關的事物也或多或少涵蓋其中。並且隨著年齡增長,他們生理上的發展成熟與一般人無異,心理上也嚮往親密與歸屬感。而生活中的媒體傳播,更常見男女互動的情節,引發他們關於戀愛的甜蜜想像。
在障礙者的理解中,每個能力像是一片一片的拼圖,各據一方,不容易串聯與拚湊,難以做全面考量,他們在學習上,總需要比一般人更多、更長久的支持。因著這樣的「憨」、「慢」,家人可能誤以為他們對於複雜多變的愛與性,就是「不懂」、「不會」;或只要發現一點點的愛苗滋長,就因為多重的隱憂,一味的阻止、威脅恐嚇,盡可能避免任何的後續發生。

親子諜對諜 通往危險之境
但忽視或抑制的處理方式,常使得親子關係破壞殆盡;或讓障礙子女發展出「暗號」,防止家人介入自己的社交活動。在親子間的諜對諜中,有時帶來了更多的衝突以及遺憾,像是女兒瞞著父母偷偷交往,在沒有人教導相關的知識之下,最終「不小心」懷孕。
「性教育」因話題敏感,相較於其他生活知識,智能障礙者瞭解的管道及方式更為不易。在他們的學習歷程中,往往經歷到不知道如何問;問了但被罵,就不敢再問;家人認為談「性」會讓他想嘗試,直接避談;學校或就業輔導著重其他能力的培養,忽略此議題的討論。
但在障礙者生活周遭,充滿了愛與性相關的訊息與活動,當身邊卻沒有可以彼此信任且能提問、討論及解惑的對象,那他會去問誰呢?他問的對象我們安心嗎?

對話成橋樑 攜手遇見美好
面對障礙者的性與愛,心路希望成為障礙者及家人都可信賴的「問的對象」,近年來先從培訓專業人員開始,固定安排適性課程讓助人者持續學習,建立讓智障者可安心提問不被責備,且有專業素養可支持應對的管道,提供個別輔導。
這三年,心路也將親職性教育納入工作的一部分,了解家長對「性教育」的看法,提供豐富多元的觀點,也培養家長透過生活事件與子女分享及討論看法的能力,以及建立信任的親子關係,讓家庭成為智能障礙者在性教育上的重要學習管道。
智能障礙者生處在正常的生活環境中,性與愛的議題即不可避免。心路也選擇不置身事外,希望與障礙者及家長一起成長、一起預備,若有遇見美好的那一天,能攜手面對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Syin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